网红自杀追踪:MCN机构‘自杀免责条款’法律效力分析
休闲 2025-07-01 23:02:45
0
网红自杀追踪:MCN机构‘自杀免责条款’法律效力分析
网红自杀追踪:MCN机构‘自杀免责条款’法律效力分析
近年来,网红自杀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关注,而部分MCN机构合同中的"自杀免责条款"更将争议推向法律层面。本文通过案例梳理、条款解构和法律分析,探讨此类条款的实际效力边界。
一、血淋淋的数据:行业自杀率与条款覆盖率
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23年报告显示,泛娱乐领域创作者年均自杀率达14.7/10万,较普通职场人群高出3.2倍。某头部网红经纪平台内部资料披露,其合作的217家MCN中,89%的合同包含自杀相关免责条款,其中62%采用"完全免责"表述。
- 2021年"小鱼爱吃鱼"机车博主事故后,家属索赔时发现合同第17条明确排除"非工作时间意外死亡"责任
- 2022年B站UP主"墨茶Official"事件中,MCN以"签约前存在基础疾病"为由拒绝赔偿
二、条款解构:三类典型表述的法律风险
通过对37份公开司法文书的分析,当前免责条款主要呈现三种形态:
- 绝对免责型:"无论是否与工作相关,签约方自愿承担全部人身风险"(2023浙01民终第482号案)
- 条件免责型:"连续3个月未达保底流量时,机构不承担心理健康相关责任"
- 模糊转嫁型:"如因个人原因导致损失,应赔偿机构预期收益"(某短视频机构标准合同第9.3条)
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明指出:"这些条款往往违反《民法典》第506条,即免除人身伤害责任的条款无效。但实践中,机构常通过举证网红‘完全民事行为能力’来规避审查。"
三、司法实践:5年案例中的裁判趋势
中国裁判文书网数据显示,2018-2023年涉及网红自杀的21起案件中:
判决结果类型 | 案件数量 | 平均赔偿额 |
---|---|---|
完全支持免责条款 | 3 | 0元 |
部分否定条款效力 | 15 | 28.7万元 |
完全否定条款效力 | 3 | 74.3万元 |
值得注意的是,2022年广州中院在(2022)粤01民终19324号判决中,首次认定MCN机构对签约网红负有《劳动合同法》规定的雇主责任,突破传统民事合同关系认定。
四、破局之道:行业监管与自我保护
上海市网信办2023年8月出台的《网络表演经纪机构合规指引》要求:
- 不得将心理健康筛查费用转嫁艺人
- 每月强制休息日不得少于4天
- 违约金上限不得超过年收入的30%
法律专家建议从业者签约时注意:保留工作记录、要求明确分成比例、拒绝"无条件续约"条款。如已签署问题合同,可依据《民法典》第151条主张显失公平撤销。
(本文数据截止2023年11月,部分案例信息已做脱敏处理)